Spec R 汽車性能情報

R賽事

TEC台灣耐久賽  仰少參賽心得

TEC台灣耐久賽 仰少參賽心得

瀏覽人次:6317

TEC台灣耐久賽  仰少參賽心得



IMG_2409.JPG

T21_調整大小
 

車隊:BS Racing車隊

車手:(左起)蔡典仰、連惟生、廖君豪

組別:NTCC Open B2

成績:Open B2組冠軍、全場冠軍、全場最速

 

 

耐久、後驅新體驗

以戰帶練累積經驗

當要決定參加TEC台灣耐久賽的時候,心中其實是很期待又怕受傷害,畢竟這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場地賽,開別人的賽車而且還是後驅,零經驗狀態不少,還毅然決定要挑戰這次的三小時耐久賽,免不了一些擔心,輕微擦撞就會很不好意思了,若不慎撞車,那可真的很掉漆。但儘管如此,想要比賽更是心中強烈慾望,畢竟SRCC獨走賽跑久了,就開始想去嚐試進階的挑戰,可是夢想不去做的話,就只能永遠是個夢想,沒去試過怎能知道能力到哪裡,要有不劃地自限、努力實踐的堅定信念,才不會被心中的擔心給羈絆。

坦白說,此行最大目的就是想要體驗開後驅車比賽,所以才找上BS Racing車隊,這支長年使用E30/E36參賽的勁旅 ,能獲得他的肯定加入出賽陣容,這也是個人莫大榮幸。我們的參賽車是一輛賽車化改裝的BMW E36 325i,搭載2.5升M50B25引擎,腹內已流用美規M3零件強化,搭配Raemco進氣與歐規M3的六喉直噴,以及其他周邊升級改裝,粗估最大馬力有250hp上下,並採用美國Full Bore飛寶機油作為堅強後盾。底盤的部份,除了採用Brembo煞車系統,更重要的懸吊系統為KT Racing針對此車特調、對應競技需求,足下則是使用前後280/650R18的Kumho S700光頭競技胎,強大抓地性能,讓我們有更堅定的信心吞噬眼前每一個彎道。

而耐久賽時間為3小時,雖然不算特別長,但對於車況仍然嚴苛,為確保能開到衝線完賽,保護車況乃重要之事,特別是引擎、輪胎為兩大重點。對於耐久賽來說,引擎是長時間運轉的狀態,可不能一直維持檔檔用盡轉速的極限,畢竟這只是一般街車引擎強化而來,這樣操下來,可能不到一小時就會提早下課領便當,所以得提早升檔維持引擎耐用度,根據此車可以用到6500rpm斷油,我們決定在5000rpm就換檔,並視情況需要,像是直線超車時才短暫的用盡轉速拼加速力道。至於輪胎,雖然使用的是全光頭競技胎,抓地力超強,但若沒有平順的操駕,例如太急於拼晚煞車進彎,或是出彎時油門過多造成後軸滑動,這些都會造成輪胎急劇增溫而影響抓地力,失去應有的競爭條件,所以要開得夠平順,才能維持輪胎性能的穩定。

棒次的部份,依序為連惟生、蔡典仰、廖君豪,我們把最強的擺在第一,是希望連惟生能在車況最優的時後,盡力衝刺爭取成績,交棒後,我們只需要發揮車輛8成功力,維持穩定單圈直到完賽。當然,我肯定是三人中最沒場地賽經驗的車手,根據連惟生開這台車擁有2分整的單圈紀錄,往回推算自己該有表現,預估至少2分05秒上下是基本水準,而且不能發生重大失誤,諸如失控停止在賽道上之類的事情,才不會變成拖油瓶,這是自己給自己的期許。



T24_調整大小
可以駕駛後驅車比賽的體驗固然開心,但也要拿出該有的實力水準,才不會成為拖油瓶。

 



T36.JPG
BS車隊核心人物─連惟生,駕馭老鯊參賽多年、冠軍無數,可說戰功彪炳,常年獲得Kumho輪胎贊助支持的他,這次比賽車也同樣使用著再熟悉不過的S700競技胎,並帶領著我們合力奪下金盃榮耀!

 


IMG_2411.JPG
廖君豪過去也是TTCC錦標賽實力堅強的好手,這次擔任最後一棒的他,雖然在賽事尾聲遇上機械故障的問題,但臨危不亂,冷靜的替我們保衛住總冠軍金盃!



不貪快、維持穩定

二棒任務順利達成

不過,看似充足的事前討論,但其實有一個最大問題,就是我跟廖君豪都沒有時間和比賽車相處,唯一熟悉車況的機會,就是比賽當日短暫的20分鐘練習,一人10分鐘含進退場,以跑一圈2分10來換算的話,各自也只剩不到4圈的時間可以摸索。還好,廖君豪本身就有一輛同86,同樣是後驅,所以熟悉車況難不倒他,仰少我好在平時試車累積不少經驗,要在短時間內抓住車輛特性還算可以,最後再與連惟生討論之後,也各自得到更多心得。

決賽最終的結果,我們以85圈完賽,不僅跑出全場第一,也是全場最速,光是連惟生就獨扛一個半小時跑了40多圈,過人的體力和鬥志都相當驚人,這也成為我們最後奪勝的最大關鍵。跑第一棒的連惟生,在起跑後就開始猛力鼓催,不到兩圈就已衝上第一,為了擴大領先差距,他緊繃跑了好一陣子,至少有20圈以上的時間當爭先賽發狂猛衝,甚至跑出1分59秒300成為全場最速成績,雖然之後開法放緩,但也仍維持著一定的速度和節奏,一直到他交棒給我時,已領先達1分多鐘的時間。換我上場,至少要有他開這車的8成水準,而且要保護車況也要維持速度,一共開了40分鐘共20多圈下來,前面幾圈是在更完整熟悉車況,之後試著稍微加快速度,看著車上的單圈計時器維持在2分05秒上下,雖說有自信可以推到2分03秒上下,但為避免太貪心造成失誤,就維持著穩定步調直到交棒給廖君豪。換廖君豪上陣後,此時發生底盤機械結構故障的問題,進彎前的煞車減速單輪會發生抖動,他為避免問題擴大,選擇更柔順的減速,雖然單圈會再更慢一些,但至少是最好的辦法,看著第二名最後一棒開始鼓催車速、縮短差距,還好廖君豪仍保持穩定車速,最終已領先仍有半分鐘的情況下衝線,拿下TEC台灣耐久賽的全場勝利!

完成這次耐久賽,個人最開心的部份,在於能短時間內熟悉車況後,維持車速又要保護車況這部份!幾年前在電玩GT6上面學到不少,那是一段每天晚上窩在家和高手在線上競賽的日子,我可以跑得跟他們一樣快,但一直沒有辦法持久,因為我每圈都維持在最緊繃的狀態,其他高手轉速比我少用1000rpm,就足夠快得比我還持久,我開始調整,最後也慢慢能跟著領先集團一起完賽;這不是要自捧技術上變得多厲害,而是那些日子練就了心態調整,讓我可以順利完成第二棒不貪快、保持穩定的任務,成功運用在實戰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。而進站換手也是一個有趣的體驗,因為我們沒有多的技師,所以三人要自己完成坐上車調整座姿綁安全帶、協力加油、協助車手綁安全帶,要在1分鐘之內完成,沒時間讓你慢慢來,每個動作都要精準,也要冷靜不能手忙腳亂。特別要說的是,還好有連惟生自製的快速加油設備,簡易又好用,也是我們爭取時間的一大利器。

最後,不得不說耐久賽的魅力真的很讚,或許你可以專注跑一場12圈的爭先賽,要保護耐用度、要維持車速、要視狀況調整節奏、遇到攻防時不能貪心,都不成問題,但是要一口氣持續30圈、40圈,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,過程中若一度放空或是一個閃神,都可能發生失誤,更考驗體力和專注力,這就是耐久賽的魅力!而這次只是3小時的體驗而已,在全世界都在瘋耐久的浪潮下,還有不少類型,大陸甚至還有600公里、100小時等奇奇怪怪的耐久賽,可見這有多吸引人,到底跑個一天一夜的耐久是什麼感覺,若有機會,也好想體驗一下啊!

T31_調整大小



T32_調整大小
三人各自經驗不同,但透過交流與分享仍快速掌握到此車特性。
 

 

T33_調整大小
由KT Racing針對此車特調的懸吊系統,不僅撐起近1.4噸的沉重身驅,也讓輪胎充份發揮該有的強大抓地力,讓我首次接觸此車也好上手。
 

 

T34_調整大小
此具M50B25引擎原廠不到200hp,經過腹內完整強化,Raemco進氣與周邊完整強化,粗估最大馬力在250hp左右,平時參賽,則是以Full Bore美國飛寶石油作為保護引擎的後盾。
 

 


T35_調整大小
足下的Kumho S700全光頭競技胎,更是幫助我們奪下三項戰績的強大兵器!
 

 


T36_調整大小

跑耐久賽,專注力和體力都要夠強大且持久,挑戰性與一般爭先截然不同,充滿迷人的吸飲力,跑完這次,讓人好想再體驗不同的耐久賽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