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ec R 汽車性能情報

R賽事

終極碳纖神器   Revolution TA-2手工鋼骨賽車

終極碳纖神器 Revolution TA-2手工鋼骨賽車

瀏覽人次:94800

終極碳纖神器 Revolution TA-2手工鋼骨賽車

文/謝昌華  圖/蔡典仰  車輛協力/AD亞狄車房

Time Attack計時挑戰賽的世界由於沒有改裝限制,所以打造出許多驚世駭俗的可怕機械,這部由日本Garage Revolution一手創造出的TA-2(Time Attack No.2)賽車,除了身披全碳纖維車殼之外,前後都改成鋼骨結構,連RE雨宮的人員見識之後,都認為這部TA-2比起自家的GT300廠車還要厲害許多,輕量化至980kg,最大出力可以超過600hp,在日本REVSpeed雜誌舉辦的Super Battle單圈挑戰賽中,於筑波賽道創下53.673秒的單圈記錄,在2010與2011年都拿下該賽事的冠軍席次,而這成績也差點打破當時HKS CT230R所創下53.589秒單圈記錄,堪稱是當時全日本FR最速賽車,比同時期Under Suzuki的S15還更快(Under Suzuki直到2012年才以53.638秒刷新,如今已挺進至51.127秒),TA-2也受邀前往挑戰2011年的WTAC世界單圈挑戰賽,以1'30"501拿下第三名的成績,絕對是FD3S轉子賽車中的傳奇,如今遠渡重洋被台灣收藏家納入寶庫,怎能不好好研究一番?

RE雨宮碳纖維車殼再進化



RE雨宮的GT300廠車就是採用這套Dry Carbon外觀,話說台灣這位收藏家原本有意向RE雨宮購入此套件,但整套報價達180萬元新台幣,因緣際會RE雨宮表示當年曾釋出一套給Revolution,剛好這部TA-2有意出售,透過AD亞狄車房一起赴日迎娶回來。觀察它的輪拱可以發現車身底板已經整體下沈,為了維持懸吊行程,輪拱反而高出車身,坐在駕駛座可以發現視野被輪拱所遮蔽,標準廠車風範。


引擎蓋上的誇張散熱開口,可以增強散熱效率,用以對付轉子引擎的高熱問題。

後方的空力設計也相當誇張,Revolution還針對細部自製許多Carbon配件,增強整體空力效應。

後方不只有碩大的Diffuser,左右的下擾流也十分講究,而它的排氣管的斜出角度可是與Diffuser搭配,具有增進空力效應的設計。

車頂也已切除換上Carbon鈑件,徹底降低車身重心,980kg的車重真是碳纖維魔神!

在2011年還沒有用上現今TA界最流行有如鏟土機的超大片前伸下擾流(可參閱苦海女神龍號),但其實已經有往前延伸的下擾流片設計,只是目前已經換回最原始的RE雨宮設計,左右兩側突出的角就是固定當時的下擾流片。

RE雨宮廠車Dry Carbon套件真是藝術品,為了它卻直接換回了整部TA-2賽車,讓台灣轉子界的最強魔神誕生。



全車隨處可見的Carbon部件,部分是由Revolution事後加工,他們可是配置有高壓烤爐的專業競技製作公司,堪稱工匠等級。​​​​​​


Garage Revolution TA-2身披Hankook輪胎彩繪受邀挑戰2011年澳洲WTAC世界單圈挑戰賽,由木下光弘駕駛跑出1'30"501的成績,當年總排名第三(第一名為知名的Cyber EVO),在2010年REVSpeed舉辦的筑波Super Battle中,以53.673秒的成績拿下全場冠軍,成為當時FR最速成績,差點連HKS CT230R都被幹掉,可以看出TA-2的實力實在高強,而後在2011年繼續蟬聯Super Battle後隨即引退,雖然在2014年曾復出測試,但仍沒有打破當年成績,而後來Time Attack界的馬力已經邁向800hp等級,空力套件的誇張程度更勝以往,TA-2雖然已不是FR最速紀錄車,但它的精密設計與調校,仍然是TA界的典範。

鋼骨車體底盤600hp/980kg

只保留原本座艙部分,前後都已切除改用鋼骨結構配上Carbon鈑件,整個車身底板完全降低,但引擎與變速箱高度還是維持住並往後深入車艙,讓懸吊作動幅度仍維持一定水準,後部的油箱與差速器都已經重新配置,懸吊也都改為賽車級魚眼鋼管雙A臂,翻天覆地的改造連RE雨宮GT300廠車都無法與其相比。


引擎為FD的13B-REW雙轉子型式,轉子的腹內也不需太多強化,僅換上三片式菱封,可以發現引擎已經沈入鋼管結構下方,據廠方表示,TA賽車不需日常保養,引擎都是直上直下,所以也沒有留下維修空間,緊繃程度比廠車等級更高。

渦輪改為單顆GCG特製的HKS T04Z,估計在1.5kg/c㎡增壓值之下,可以突破600hp,但回國之後,阿弟仔把增壓值下修到1.3 kg/c㎡,先壓制在500hp左右,畢竟車主與店家都還沒適應這樣高等級的賽車。

大型進氣口配上平躺大Intercooler,再從引擎蓋的大排氣開孔排出,流體力學相當講究,但畢竟日本是寒帶國家,來到台灣還是要小心注意高熱問題。

油箱放置於車艙後下方,差速器也以鋼管結構固定,徹底改變結構的設計讓這部TA-2更顯難能可貴。

錯綜複雜的鋼管結構確保車體質輕卻夠強紉,防傾桿也改為標準廠車設計。

大型尾翼產生的強大下壓力,直接傳遞到粗壯的Carbon結構進而加壓於後軸上,這也是高檔工藝設計的象徵。

2011年時煞車系統是採用Project µ套件,後來改用AP Racing競技部品,前六後四活塞配上355mm/332mm浮動碟。

鮮黃的Volk Racing ZE40輪圈相當顯眼,目前配置了Yokohama A005光頭胎,尺寸為前250/640R18、後280/650R18,當年WTAC則是配置Hankook Ventus Z221有紋熱融胎(TA界不能使用光頭胎)。

精緻工藝打造速度怪獸


內裝當然也是一拜競技化,防滾籠倒是極為健全,並不會為了偷輕而疏忽安全防護。

由於引擎與變速箱往後移,所以中控台與扶手都重新配置,但看座艙已經完全不知是一部FD3S,配置與標準工廠賽車無異。 

Motec賽車儀錶確實提供所需資訊,也是高檔賽車標準配備。

Hewland IGT-C六速序列式變速箱也是優異的賽車部品,配檔位置非常就手,操作起來十分順手,旁邊的小撥桿則是倒檔;由於後檔已經換成Carbon部品,所以是用車後顯影代替車內後視鏡。

賽車椅被防滾籠與隆起中央扶手所包覆,看似侷促,但實際坐入反而覺得包覆性極佳。


各項機件操作起來十分順手且符合人體工學,給人一種十足的安心感,防護十足的防滾籠當然讓爬進爬出不會太便利。

AP Racing直立式可調賽車踏板的踩踏感極佳,下方都是碳纖維底板,小細部的質感也超群。

副手座放置有電瓶與Motec M2R競技電腦,隨處都以Carbon鈑件包覆,從前方還是可以看出車艙仍為原本金屬結構。

車門整片都是Carbon材質,不但質輕更提供卓越的視覺美感。

 

TA-2車輛改裝規格

外觀系

RE雨宮GT Dry Carbon寬體套件

Revolution手工修改空力配件

引擎系

13B-REW引擎

三片式菱封

GCG特製HKS T04Z渦輪

鈦合金Front-Pipe與排氣中尾段

HKS排氣洩壓閥

噴油嘴850c.c.╳4+800c.c.╳2.

MoTec M2R電腦

ARC V-Mount Intercooler與水箱

傳動系

Hewland IGT-C六速序列式變速箱

ORC三片式離合器

ORC輕量化飛輪

ATS Carbon 1.5way LSD

ARC差速器Cooler

底盤系

手工魚眼鋼管雙A臂結構

Revolution Racing減震桶

SWIFT Springs彈簧

競技用刀式防傾桿

AP Racing 前6/後4活塞卡鉗+前355mm/後332mm浮動碟盤

Volk Racing ZE40前18x10j/後18x11j輪圈

Yokohama A005 前250/640R18、後280/650R18光頭胎
 

R短評

終極碳纖魔神TA-2已經在大鵬灣進行首航測試,車主還在摸索熟悉之中,但以這部車的配置與極優異的馬力重量比,肯定是全台最緊繃的轉子賽車,若是找到熟悉這部車的高手,打破場地記錄也不無可能,據悉車主是位FD3S狂熱收藏家,這次將TA-2納入庫中,也算是達成人生極大成就,這等高檔競技工藝的結晶,靜靜欣賞也是極大滿足,台灣的轉子傳奇再度寫下歷史的一頁,要超過它,恐怕只能弄部Le Mans廠車才行!